第四十九章
第四十九章
四时馆外连着落了半夜的雨,把夏日里的闷热一扫而空,一早起来,便是扑面而来的清新水汽,窗外的美人蕉都洗的青翠喜人,叫人忍不住想起在淮州时,因为年幼懵懂而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来。
可这么好的天气,苏妙却顾不得欣赏。她在这微风阵阵,鸟语花香之中闲坐明窗,却是擡头挺胸,满脸苦大仇深的——写大字。
王爷领旨出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功夫,打从进了夏日开始,苏妙肩上的箭伤也终于收了口子,可以出门略微活动散散。
这原本是一桩好事,可苏妙还来不及开心,在府里吃了许久闲饭的两位教导嬷嬷,就迫不及待冒了出来,将隔间不用的绣房收拾成了书房,带着笔墨纸砚开始教起了她描红写字。
直到这时候,苏妙才想起了郕王走之前还给她安排了这么一桩麻烦。
这一个多月里,郕王与她倒是也通过两次信,但因为她不会写字,又还受着箭伤,起不得身,便都是叫她口述,由教导嬷嬷给她代笔。
苏妙自然不会觉着不好意思的,直白的说想王爷想的不行,撒娇问王爷可有想自己,是不是忘了她?又说她在府里像是一块望夫的石,盼归的鸟,想念夫君,想的白天吃不好、晚上睡不着……
至于嬷嬷在言辞里怎么斟酌修饰就不干她的事儿。
或许是王爷也嫌她太腻歪,送过两回,就叮嘱她好好休养,之后也少有信来。
谁知道之前由嬷嬷代笔的时候,郕王兴致缺缺,等到她自个练起字来,王爷倒是兴致勃勃起来,要她自个回信,瞧瞧她学得如何。
苏妙只能现学现卖,回几个歪歪斜斜的“见如面”“盼君归”“盼君安”。
新学字,写出来的子都是斗大一个,就这么两句两页纸就满了,觉着太简薄,期间配过荷包,送过一小节剪下的青丝,后来实在没法子了,在唇瓣上涂上鲜红的唇脂在信笺上印上唇印寄回去的事都干过两回!
偏偏王爷这会儿却不嫌腻歪了,在信里叫她乖乖、娇儿,故意只用些简单的常见字好让她看懂,还一句句问她吃什么、用什么,每日里作甚么消遣要她一件件解释,几乎每隔一日就要给她送一回信,叫她去回!
她才刚刚开始描红!哪里能回这么多事?
苏妙没法子,只能减少了回信的频率,基本直隶那边送个三五回来,她才像是从茶壶里倒饺子似的,勉强回上一封。
沈瑢倒是不会责怪苏妙回得慢,但堂堂郕王,只身边魏公公殷勤留意后往府中送个信,便由不得两位教导的嬷嬷郑而重之,简直像是提着脑袋一般,想方设法的让这位侧妃娘娘多学几个。
真论起来,苏妙身为刚刚替王爷挡了一箭的侧妃,炙手可热,又是出了名的瘦马出身、不讲规矩,就算不把这两个嬷嬷当回事,反正不学,也没人能把她怎么着。
可是这两位从宫里退下来的嬷嬷却也不是简单的,不过三五日,就摸清了苏妙外横内软的性子,立即转了法子,柔中带钢,连哄带骗,苏妙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就莫名其妙的应下了再学两个,再描十遍,诸如此类的“小要求。”
“侧妃娘娘是不是累了?您写完了这张,咱们就好好歇歇,瞧瞧,您这字描得越发好了!”
眼前描得这张足有大书桌那么大!全都描完少说还要两炷香那么久!
可是瞧着身旁嬷嬷面带慈爱,满是心疼,另一个教养嬷嬷也是满面带笑,眼睛都弯成了一条缝,仿佛看见亲女儿争气似的满面骄傲,就算明知道七分都是假的,可是苏妙仍旧觉得心头发软,那拒绝的话语在嘴里转了两圈,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来。
日复一日,简直是没法儿过了!
就在苏妙难受得额上的碎发都蔫了下来时,窗外便也忽的传来了救星般的声音:“苏妙!”
这声音又高又亮,元气十足,一听就是张彩蝶张大姑娘。
苏妙的眸子一亮,迫不及待的撂下笔往外蹦。
两位嬷嬷一个不妨,便见这位苏侧妃穿花蝴蝶一般飞出书房,朝着窗外的张彩蝶迎了出去。
张彩蝶一看她手上还攥着笔便开了口:“还窝在家里当才女呐,我要出去听戏,你要不要一道?”
苏妙:“什么戏?去哪儿听?”
张彩蝶:“刘夫人的婆婆过寿,在家里请了南边来的戏班子,要待一个月呢,想听什么点就成!”
之前不明不白住在皇子府的张姑娘当然是没这个体面的,但是自打沈瑢放出话,承认张彩蝶是他的自家妹子之后,一些依附郕王府的门人官吏便都得了消息,三节六礼都有张彩蝶的一份,得知张姑娘父母都无,没个依靠,还有些官眷夫人下帖子请她出门戏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