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汉王朝,未央宫,御书房。
窗外春雨淅沥,檐角滴水成线,宫灯映照下,汉帝刘掣的面容阴晴不定。
他手中捏着魏国大将军司马逸的求援信,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
良久,他冷笑一声,将信纸重重拍在案上。
“四十万对二十四万,他还有八门金锁阵,居然还是败了!”
刘掣的声音低沉而冷冽,仿佛淬了冰的刀锋。
侍立一旁的丞相陈品闻言,脸色骤变,连忙上前一步:
“陛下,魏军败了?这……那楚军岂不长驱直入?”
刘掣微微颔首,眼中闪过一丝阴翳:“不错,司马逸败退至青州,如今分兵三路,死守三大重镇,就是为了拖住楚军。”
说完,他将信件递给陈品,语气森然:“你自已看看,司马逸是怎么说的——若我大汉此次再不出兵,魏国一旦覆灭,下一个,就是我大汉王朝!”
陈品接过信件,匆匆扫过,眉头越皱越紧。
信上字迹潦草,显然是在仓促间写成,甚至有几处墨迹晕染,似是血迹。
司马逸在信中详细描述了历城之战的惨烈,楚军铁骑如何破阵,魏军如何溃败,字里行间透着绝望与不甘。
最后一段更是直言不讳。
“若汉帝坐视不理,魏亡之日,便是楚军铁蹄踏破汉境之时!”
陈品缓缓合上信纸,长叹一声:“司马逸说得不错,以楚宁的野心,一旦魏国覆灭,下一个必定轮到我大汉。”
他顿了顿,脸上浮现犹豫之色:“可如今大周王朝的兵马就驻扎在我朝边境,若我军主力调往魏国,周军必会察觉。”
“以那大周女帝和楚宁的关系,她定会趁机发难!”
刘掣当然明白这个道理。
大周女帝武曌与楚宁关系匪浅,若汉军大举北上支援魏国,周军极可能南下袭扰,甚至直取汉都!
他站起身,负手踱至窗前,望着雨幕中朦胧的宫阙,心中权衡再三。
“此战若不出兵,唐朝也会袖手旁观,届时魏国必灭!”
刘掣沉声道:“可若出兵,又恐周军趁虚而入……”
他沉思片刻,忽然转身,眼中闪过一抹决断:“传朕旨意,命李光率五万精兵,佯装十万大军,星夜驰援青州!”
陈品一怔:“陛下,五万兵马恐怕难以扭转战局。”
刘掣冷笑:“谁说真要扭转战局?”
他走到沙盘前,手指点向青州方向:“我军只需做出增援姿态,让楚军有所顾忌,拖延时间。”
“同时,派人散布消息,就说我大汉已调十万大军北上支援魏国!”
陈品眼睛一亮:“陛下是想逼唐朝出兵?”
刘掣点头:“不错!唐皇李世明向来多疑,若听闻我军已动,他必不敢再袖手旁观。”
“只要唐军参战,楚宁腹背受敌,自然无暇全力攻魏!”
他出兵并非真想和楚军激战,而是想让唐朝出兵!
他很清楚,若是自已不出兵,李世明是绝对不会出兵的。
陈品抚掌赞叹:“妙计!如此一来,既能威慑楚军,又能迫使唐朝入局,而我军主力仍可防备周军!”
刘掣目光深沉:“此战关键,不在兵力多寡,而在人心博弈。”
“传令下去,务必让天下人都相信我大汉,已倾力一战!”
雨夜中,未央宫的灯火彻夜未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