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长江认真点头,“徐书记说得对,我们一定认真落实省委要求,补齐短板,争取为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!作为我自己,大话我就不说了,我一定夙夜在公,守住自己的底线,控制住自己的欲望,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。”
没有对沿海市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,徐雨萌也不好说太多。
张长江作为第一次来向省委书记汇报工作,更多的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对她工作上的支持,他能有这样的表态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“好,长江同志,我相信你。沿海市不但要做大力发展经济的典范,在打造经济发展的同时,也要打造一支风清气正、海晏河清的干部队伍,大力提拔一批年轻有为,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。”
“书记放心,我保证完成任务。”张长江郑重其事的说。
有满意的自然就有不满意的。
下一个进来汇报的,是光远市委书记郑少军。
郑少军进来后,规规矩矩的坐在了徐雨萌的对面,就光远市的工作重点进行汇报。
光远位于河东省的北部山区,紧邻西江南部,Gdp总量在河东省位于末位,经济发展尤其缓慢。
等郑少军汇报完毕后,徐雨萌突然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:
“少军同志,沿海市和羊州市产业升级,大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西江、春江等中部省份,其实,这对于光远的经济发展来说,也是十分有利的。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,为什么同一省份的光远市没能承接住这一次的产业转移?而让这些企业舍近求远,去了更远的西江和春江?”
这个问题不可谓不尖锐。
郑少军有些没有想到,今天第一次汇报工作,书记会提出如此尖锐的问题!
郑少军的后背瞬间绷直,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,他下意识地伸手扶了扶眼镜:
“徐书记,这事其实有客观难处。光远市地处山区,交通路网远不如沿海和中部城市便利,即便企业有心转移,光是原材料和成品运输成本就比西江、春江高出一大截。”
“通往光远的高速仅有一条双向两车道,货运车辆通行效率极低,铁路运输更是常年运力饱和。”
不从自身找原因,反而说这说那是徐雨萌最反感的!
她正想说话,哪知道郑少军不等徐雨萌开口,又加快语速补充:“再者,咱们北部山区的配套产业基础太薄弱。沿海转移的企业多是电子组装、纺织加工这类产业,需要上下游供应链紧密配合。可光远连最基础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都屈指可数,企业来了根本‘转’不起来。”
说到这,他轻叹一声,“那些企业只看重短期效益,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和资金来培育地方配套,宁可多花运费跑去西江。”
郑少军挺了挺腰板,脸上浮现无奈神色:“还有人才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。年轻劳动力都往沿海跑,本地留下的大多是中老年人,就算企业入驻,也很难招到熟练工人。我们也尝试出台了土地优惠、税收减免政策,但企业更在意产业生态和市场前景,这些政策对他们吸引力有限。”
他双手摊开,语气里带着几分委屈,“说到底,光远底子太薄,想要承接产业转移,仅凭我们自身力量,实在是有心无力。”
末了,他微微低头,声音放轻:“徐书记,我们也知道产业转移是难得的机遇,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光远的先天条件确实不占优势。希望省委能多给北部山区一些政策倾斜,帮我们把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做起来,不然下次再有机会,恐怕还是留不住企业。”
额.......徐雨萌有些无语了。
有当场想要撤掉他这个市委书记的冲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