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晴精心布置完自己的产业后,分别将这些产业都托付给了自己的哥哥进行打理。而后,她又全身心地投身到盘龙镇的建设之中,每天都过得极为忙碌。
她忙碌地穿梭在各个建设场地和商号之间,与工匠们热烈地商讨方案、认真地监督工程进度、果断地解决各种突发问题,一刻也不能耽误。最近,她又抽空让周川帮忙写了一本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。她满心期待着这本著作能够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带来精彩的阅读体验。
这天,阳光灿烂,微风轻柔地吹拂着。楚云轩身着一袭庄重的长袍,身后跟着几位得力手下,他们步履匆匆地来到苏晴的居所。
见到苏晴后,楚云轩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,然后开口说道:“永宁县主,如今在您的精心指导之下,盘龙镇已然完成布局,并且建设也颇具规模。至于这济川县的发展,不知您能否再费心规划一下呢?”
苏晴微微扬起嘴角,带着几分戏谑地打趣道:“楚大人,这可真是奇怪了,到底我是县令还是你是县令啊?你事事都来问我,莫不是想把这县令的职责全都推到我身上来?”
楚云轩一听这话,连忙拱手,神色诚恳地解释道:“永宁县主说笑了,您智慧超群,见识广阔。在盘龙镇的建设中,您的谋略和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我深知您的非凡才能,这才冒昧前来请教。” 苏晴看着楚云轩那急切的模样,心中暗暗觉得好笑,但她也清楚此事关系重大,不容轻视。
于是,她微微正色道:“不过说真的,对于济川县,我的确有一些想法。” 楚云轩一听,眼中顿时一亮,连忙问道:“快说,是什么想法?”
苏晴清了清嗓子,缓缓说道:“你且看,这盘龙镇面积确实有限,人口不过两三万之数。若除去老弱病残,年轻劳动力仅仅万人左右。
而这些人当中,大部分都分散在农村,整日忙于种地之事。真正能够抽身出来务工的人少之又少。如今,盘龙镇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,已然出现了人才不足的问题,尤其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,更是极为匮乏。
倘若能够将盘龙镇向四周打通,一边紧密连接安阳府,一边与济川县相通,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圈。
如此一来,便能带动汶川乃至整个安阳府的经济蓬勃发展。这样的话,不但可以解决盘龙镇人才不足的难题,也能够为其他地区的人口解决就业问题。”
楚云轩听完,微微皱眉,陷入了沉思。过了一会儿,他缓缓地点点头,问道:“那具体要如何做呢?”
苏晴接着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:“首先,需着重培养人才。我们可以设立一所工商管理学院,专门致力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育。让这些人才能够在商业圈内自由流动,官府可随时按照他们的意愿,为他们妥善地安排迁户籍、落户等事宜。
对于那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,官府应当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基金专户。每月为他们发放生活津贴,一直持续到他们在商业圈找到合适的工作为止。
这些人才只要能工作满十年以上,在年满五十岁以后,每年还可以领取五两银子的养老金。有了这样的保底措施,人才就能按照我们的要求被大量复制出来。只要有了充足的人才,就不必担忧经济发展的问题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