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着了工资,就让好好干活了。
接下来的工作是圈地。
“将这两百多亩地圈起来。”李新月道:“虽然种的是花,但是我还是花了不少本钱的,天下可没有白吃的午餐,要看花得花钱买门票。”
花钱看花,吃饱了撑着了吗?
村长和这十个工人都觉得不太可能。
“咱们得先取一个好听的名字,还有,既然圈起来了那就得一年四季鲜花不断,让游客们每次都有得看,路还得好好整理一下要四通八达要平坦,另外,还可以做点吃的来卖。”李新月这是要打造一个农家乐的规划,当然,卖吃的东西这些她就不掺合了,因为她知道这片地要不了多久就会占,会拆迁,她投入进去就是打水飘。
面对李新月的这种想法,村长疑惑不已。
虽然说最近两个月来看花的人不少,那是因为没收钱啊,如果真收钱了,人家还会来吗?
“名字叫高桥花园吧。”李总觉得自己很没有取名的天份,这名字很简单直接:“然后我会印刷门票,身高不足一米二的小孩和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凭身份证免票。每张票两元钱……”
村长已经在那儿算开了
,一个人两块,十个人二十块,百个人……不得了,这段时间每天来村里人至少是两三百,大家都说这儿花开得漂亮,还问花卖不卖,更有甚者去偷拿呢。
“将地圈起来后也可以开辟出一个地方专门卖花,一盆卖个元的。”李新月觉得这也是个发财的方向,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,再好看的也管不了多久,与其留着还不如变成现金。
村长听着听着,怎么觉得四处都是冒钱出来呢。
可是,会有人来吗?
“会的。”城里人吃了饭不出来走走看看怎么受得了,这里是城乡结合的近郊,下个月大片的荷花就要开了,到时候更会吸引大家。”李新月告诉他还可以将他家开辟出来摆上几个小桌子,炒点农家小菜炖点鸡汤什么的都可以卖钱,将餐馆开在家里面。
再不济,煮几个玉米棒子烤几个红薯也是一项收入。
“地里没了,哪来那些东西。”村长被她的话惊呆了,同时又有些懊恼。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土地全被变成了种花的。
“你旁边村子有啊,买一根玉米棒子也不过两三毛钱,煮熟了卖一块,也能赚啊。”有人的地方
就会有消费,走饿了得吃,渴了得喝。
甚至就在竹林里果树下摆上几张桌子,泡碗茶水也可以收钱的。
“怎么在你眼里全是钱啊。”村长忍不住笑问。
本来就是啊,只要肯努力,弯个腰就能捡到钱了。
两百多亩要围起来了,要收钱了?
十个人干很慢,又招了十个临时工。
不过,看热闹的村民比干活的多,来游玩的人也多了起来。
“要收钱了啊?”
“对,老板说收门票,一个两块钱,你们城里人还来吗?”
“肯定不会来了,看看花又不能吃。”
“你看我们是缺那两块钱的人吗?”
有不服气的人很牛气的问。
收钱也好,至少知道这是有主的。
“是啊,我之前还想是谁呢,这么一大片的花却没人管,要收钱倒是让我们看得心安。”也有表示理解的,人家承包了地,每亩都给了钱,总得挣回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