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归仁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兄弟放心,我们行动足够隐秘。朝廷也已做好万全准备,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定能成功。”
随着他们的努力,越来越多的将领动摇起来。而安禄山,却还蒙在鼓里,依旧做着他的称帝美梦。
在长安,李隆基收到王义送来的情报后,大喜过望。他对张九龄等人说道:“诸位爱卿,安禄山阵营已有关键将领倒戈,还带来了如此重要的情报。消藩形势对我们越发有利了。”
张九龄说道:“陛下圣明。这是天赐良机,我们应乘胜追击,加大对安禄山的打击力度。同时,也要妥善安排这些倒戈将领,让他们发挥更大作用。”
李适之也说道:“陛下,我们可利用这些情报,提前做好应对安禄山叛乱的准备。待其起兵之时,给他来个迎头痛击。”
李隆基点头道:“就依二位爱卿所言。传令下去,密切关注范阳动向,同时对倒戈将领的家人妥善安置,让他们无后顾之忧。”
此时的范阳,表面上看似平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安禄山阵营内部的倒戈之势,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,正逐渐瓦解着他的根基。而朝廷这边,正凭借着这些关键情报,精心谋划着下一步行动,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较量,正朝着对朝廷有利的方向发展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归仁等人继续在安禄山阵营中秘密活动。他们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每一个可能倒戈的将领,耐心地劝说着他们。
在一次酒宴上,崔乾佑趁着众人酒兴正浓,低声对身旁的将领说道:“兄弟,你我在军中多年,为安禄山出生入死,可得到了什么?如今朝廷抛出橄榄枝,我们为何不抓住这个机会,为自己和家人谋个好前程?”
那位将领喝了口酒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崔将军,我也对安禄山的作为不满已久。只是此事重大,容我再考虑考虑。”
崔乾佑知道不能操之过急,便说道:“兄弟,你仔细想想。安禄山叛乱,违背天理,注定失败。我们跟着他,只能陪葬。朝廷已承诺,只要我们弃暗投明,不仅赦免我们,还会给予重赏。”
与此同时,田承嗣也在与其他将领进行着类似的交谈。他言辞恳切地分析着局势,让更多将领认识到安禄山的败局已定。
而安禄山这边,虽然感觉到军中气氛有些异样,但却始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。他对谋士严庄说道:“我总觉得最近军中有些不对劲,将士们看我的眼神都有些躲闪。你去查查,是不是有人心怀不轨?”
严庄领命后,在军中展开了一番调查。但李归仁等人行事极为隐秘,严庄并未发现任何破绽。
李归仁得知安禄山有所察觉后,心中暗暗警惕。他召集崔乾佑和田承嗣等人,说道:“安禄山开始怀疑了,我们必须加快行动。一方面,尽快联络更多将领倒戈;另一方面,要更加小心谨慎,不能露出丝毫破绽。”
众人纷纷点头,表示明白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又有几位关键将领决定倒戈朝廷。这些将领不仅带来了自己的兵力,还提供了更多关于安禄山的情报。
一位新倒戈的将领对李归仁说:“李将军,我知道安禄山在城外一处山谷中藏有一批备用兵器,这是他最后的底牌之一。我们可将此情报告知朝廷,让朝廷提前做好准备。”
李归仁大喜,说道:“兄弟,你这情报太重要了。我们马上传递给朝廷。”
随着越来越多的关键将领倒戈,安禄山的势力被大大削弱。而朝廷掌握的情报也越来越多,对安禄山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。消藩形势一片大好,朝廷距离成功平定安禄山之乱,又近了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