挂掉电话,江桃摊开博览会带回来的资料,开始计算。按照今天的客户需求,工厂至少需要扩大三倍产能才能满足。这意味着更多的设备、更大的厂房、更多的工人……以及更多的资金投入。
第二天颁奖典礼上,“红山椒”出人意料地获得了“最具潜力品牌奖”和“优质产品金奖”两项大奖。江桃站在领奖台上,聚光灯照得她有些眩晕。台下掌声雷动,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。
“……我们希望红山椒能够成为中国农产品品牌化的典范……”主持人的声音在会场回荡。
江桃捧着沉甸甸的奖杯,心里清楚:昨天的难题不会因为今天的荣誉而消失。相反,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。
博览会结束后,江桃马不停蹄地赶回村子里。村委会里,村干部和厂里骨干早已等候多时。她详细汇报了博览会的情况和面临的产能问题,现场立刻炸开了锅。
“这是好事啊!订单多还愁啥?”会计老王拍着大腿说。
“可咱们就那几台机器,三班倒也干不完啊。”生产组长李大柱反驳。
“再招人呗!村里闲着的还有的是。”妇女主任插话。
“招人简单,钱从哪来?扩建厂房、买设备不得要钱?”
争论声此起彼伏,江桃静静听着,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才开口:“我有个方案。”
她走到黑板前,写下“三步走“计划:第一步,现有工厂优化流程、增加班次,短期内提升30%产能;第二步,向县农信社申请贷款,扩建新厂房;第三步,引进战略投资者,解决长期资金需求。
“还有个问题。”张德海敲了敲烟袋,“按现在的收购价,原料可能不够。得发动周边几个村一起种才行。”
会议从下午开到深夜,最终敲定了详细方案。散会时,江桃特意留下了小芳和几个年轻骨干。
“还有个想法。”她压低声音,“我在博览会上看到国外有花椒精油产品,价格是咱们花椒油的十倍。我想搞研发……”
年轻人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。
扩建工程进展神速。在县里的支持下,农信社贷款一周就批了下来。新厂房选址在村口公路旁,交通便利,面积是旧厂的三倍。最让江桃惊喜的是,省食品研究所主动联系她,愿意提供技术支持。
“你们的产品在博览会上很受关注。”研究所的李教授在电话里说,“我们有个农产品深加工课题,可以合作。”“
与此同时,江桃开始着手企业管理升级。她很清楚,家庭式管理可以管好一个小作坊,但驾驭不了现代化企业。她聘请了县里退休的工业局副局长当顾问,又高薪从省城请来专业的管理人才。
“什么?让外人来管咱们的厂?”消息传出,村里立刻有了反对声音。最激烈的是江桃的表叔江德水,他在老厂当仓库管理员,经常迟到早退。
“桃子,你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吗?”表叔找到江家,脸红脖子粗地嚷嚷,“自家人不用,去请什么专业经理?”
江桃不急不躁:“表叔,咱们现在是要做正规企业。迟到早退要扣钱,仓库管理要电脑化……您要是愿意学,我可以送您去培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