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老百姓认为,自己家的亲人亲戚就在这场新闻里面,回北京之后肯定有时间回到家,这些当兵的讲的都差不多。
如果说一个人说假话,这还是可以理解的,总不能所有的人都说假话吧。
至少老百姓对于这个新闻还是非常关注的,这些有钱人是更加关注了,毕竟现在社会变化太快,你根本就说不清能遇到什么事情。
如果你合理合法赚到的钱都不能够受到保护,那以后你还干什么呀?
面对社会的舆论要求,大明公安部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。
虽然警方已经通报了整个案件的情况,甚至在大明日报上发表的非常严谨,但是问题出现在,太监虽然也是沈家的人,虽然属于内部矛盾,但是魏忠贤的名字出现在里面,这就让人很容易产生联想。
最近杨涟和左光斗为了转移社会的热点,直接开始喷,让这些读书人又找到了以往的热血精神。
毕竟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开始批判别人,无论自己说什么好像都没有错,反正受损失的又不是自己。
现在舆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,太监带着巨额支票在路上突然之间死亡,这些官兵他们完完整整地将密码箱交给了国库。
国库的官员指着天发誓,他们打开密码箱的时候里面的支票已经已经破损了。因为银行有严格的规定,必须本人用自己的身份证亲自办理,才可以换支票。
这就形成了一个法律问题,如果人死了,钱还在银行,那么这个钱到底应该是谁的?
国库的官员拿着这个死人的身份证,来到大明北京银行想要办理这个业务。直接就被银行的客户经理拒绝了,给出的理由也非常恰当。
必须本人凭有效证件才能够办理,如果你想更换支票,没有问题,本人过来。
但是这个太监已经死亡,沈冲的身份证虽然是有,但是银行的人员就认为你不是沈冲,所以没有办法给你办理。
甚至银行紧急出台了一条规定,客户在柜台前面要当面点清,离开之后不负责。
老百姓现在对于银行的压力,还有这个刑事案件是非常重视的。传旨还是真的还是假的。草菅人命有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?
魏忠贤一下子就被推到了舆论的最中心,这是大明王朝改革的先锋,皇帝亲自任命的,甚至太子也要看魏忠贤的眼色。
很多人就奇怪了,魏忠贤他就是一个太监,如果说他得到皇帝的宠幸,这还可以理解,毕竟有的人天生就适合当奴才,当奴才当的好。
可是太子没有权利,这也可以理解。为什么大明王朝发生了如此血腥的案例,光明正大的掠夺财富,为什么没有给出一个解释?
皇帝朱由校面对这种情况,直接发了一道圣旨,这个时候不能再讲沈家究竟有多罪大恶极,毕竟人死了之后没有办法给自己证明,反而还会引起有心人的怀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