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这一方面,林小华的父亲最有感悟,女儿林小珊虽然美术水平进步很大,但是文化课成绩在班里几乎处于垫底水平,以她的成绩考安城师范学校,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困难。正好这学期以来,李月华可以成为林小珊的正面案例,而且李月华也正在指导她学习,如果再加上自己的教育,林小珊就很有希望考上安城师范学校。
谢校长接着说,“各位家长,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困难,比如家庭会出现经济困难,我们学校曾经有一些学生文化课成绩很好,或是专业课水平比较高的学生,他们本应该有宝贵额升学机会,但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,最后错过了考中专学校的机会。也许他们的家长只要坚持几年时间,他们的孩子就能得到一次升学机会,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,或是雁南飞的打工生活,有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,难道这不是他们愿意看的吗?”
谢校长停顿了一会,上学期的郭苗苗就是一个典型案例,但是他不想在动员大会上说这个事情。因为类似于郭苗苗的学生还有很多,他和学校也一直在尽力帮助,奈何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,学校的能力毕竟有限,所帮助的学生也有限。
谢校长继续发言,“有的同学在考中专和考高中两个方面举棋不定,其实这只是未来生活环境的差异,就看你想要到哪里发展。考中专毕业后,你的工作地点在乡村,到家里的距离很近,那里也是青年人成长的好地方。而考高中之后再高考进入大学,你的工作地点很可能在大城市、党政机关、科研单位,你可以施展才华,但是你长期远离家乡,所以各有好处,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是对的,都没有错,都是为国家做贡献。”谢校长语重心长的说。
其实林小华何尝不是有这种纠结,他起初真的不想留在农村,想要去大城市发展。可是在面对李月华的情感时,他还是选择报考安城师范学校,将来毕业后和李月华一起成为乡村教师,或许他们就很可能走到一起,成为终身伴侣。
当然,遗憾的不只是林小华,孙老师何尝也不是为这个遗憾,他上中学的成绩就很优秀,可是家里因为兄弟姊妹很多,父母供他们上学已经是拼尽了全力。为了让家里早点有一个人拿工资,家里违背了他的意愿,强行把他的报考学校选成了安城师范学校,他也稀里糊涂的去学校报了名,后来稀里糊涂的成为了乡村教师,而今已经二十多年了。
后来,孙老师也有改变命运的机会,但是看到班级里的学情后,他依然放弃了机会。如果他选择了改行,或许今天西江中学所在镇上的党委书记就会是孙老师,但是人生没有如果,也没有后悔的机会。
中考动员大会最后一个环节,由参加活动的副镇长为九年级授旗,孙老师代表九年级全体师生接过旗帜。人生就是这样奇妙,那个副镇长其实很羡慕教师比较稳定的寒暑假,毕竟行政工作战线长、时间紧、责任大、任务重,经常得不到休息,家里也顾不上,且工作稍有差错,一票否决这个大棒就砸到了头上,让多年努力成果付之东流,所以他面对工作纵有如履薄冰的感觉。
动员大会结束了,那个副镇长和谢校长交流了很久,家长代表也和九年级的班主任聊了很多,他们的交流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一种交流探讨,本质还是为了生活,如果能坦然接受,自然也就少了许多烦恼和困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