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字,心里百感交集。
狠狠松了一口气的同时,又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涌上心头。
看了一下,这本书一共写了一百二十多万字,把我吓了一跳。
我从来没想过,自己会写出这么长的一本小说。
有些评论我一直没有怎么回应,现在借着这个机会,说一说我的看法。
写这本书的时候,我的想法很简单。
就是把生活中的美食融入到小说里,借着温馨愉快的故事向读者展示美食文化。
确定了女主和女主家的人设和背景后,我就动笔了。
基本没有考虑太多别的,反正就是围绕着美食写。
看似主题是美食,其实我更想表达出美食背后隐藏着的文化和历史背景。
在我看来,美食不仅仅是食物,它们的背后还有许多人文历史和民俗传承。
其实在原本的设想中,这本小说还要写很多很多美食。
如果光写美食,我可以写到地老天荒。
至少这本书会把一年四季都写一遍,每个季节,每个节日的特定食物都会轮番上场。
可由于种种原因,我还是决定让这本小说在这个时候结束。
舍不得这本书的宝宝们不要伤心,有些没来得及在正文中展开的剧情,我会在番外补上。
以下是我关于小说读者们评论的回应:
一,关于女主cp
这本小说从刚开始写到完结,一直有人问我女主有没有cp。
其实不是我不愿意回答,而是我也不知道答案。
刚开始构思小说的时候,我是想给女主一个官配的。
可写着写着,我突然不知道给女主一个什么样的官配了。
以前总听人说作者写小说的时候会代入主角,我不知道怎么的,写着写着就自动代入了老母亲的角色。
本来有些男性角色看着挺好的,可一想到要给女主当官配,突然就能够从他们身上挑出很多缺点来。
为人父母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。
担心有不怀好意的人出现在孩子身边,担心孩子离自己太远。
担心孩子长不大,又担心孩子长得太快。
担心孩子过得不好。
真的不敢想象,如果以后真的生了个女儿,我会变成多么难搞的丈母娘。
╮(╯_╰)╭
就这样,操碎心的老母亲挑来挑去的,让女主单到了结局。
女主是有番外的,到时候我应该会给她安排一个比较靠谱的官配。
如果坚持无cp的宝宝们到时候可以直接跳过女主的番外,只看别人的。
二,计算机专业的女主为何厨艺高超?
有人质疑女主明明是计算机专业的,为什么会做那么多美食,比厨师还厉害。
其实女主的人设是有原型的,计算机女宝也可以是会吃会做的吃货啊。
也许厨师只会做自己擅长的菜系,但吃货可是忍不住,什么都想要下手试一试的。
学什么专业跟擅长厨艺又不冲突。
也许这个吃货就是认死理,喜欢的美食一定要琢磨透,想尽一切办法完美地复刻出来呢。
三,写小说的时候会不会饿?
有读者问我,写小说的时候会不会饿,会不会馋。
答案是不会,哈哈哈。
因为大部分时候主角团们吃什么,我要么当时也在吃,要么刚吃完不久。
又或者,那是我平时经常吃的食物。
只有这样写出来的美食品鉴,才是最真实的。
四,关于小说里的美食
经常见到读者问为什么书里写的大部分是南方,尤其是广东美食。
为什么很少北方美食。
很简单,因为作者是广东人。
小说作者创造不出自己认知以外的世界,也很难写好没见过,没吃过的美食。
北方也有很多美食,只是我更倾向于从身边熟悉的食物写起。
五,关于书中各种食材
一开始,我写得还挺开心的。
有时候没时间,也会在高铁,飞机上构思剧情,然后记下来。
一回家或者到酒店就立刻写写写。
可慢慢地,就开始有些迷茫,甚至陷入了一个新人作者可能都会遇到的误区。(如果有新人作者宝宝看到,希望你可以避免这一点。)
有一段时间,这本书吸引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读者。
哪怕开头就强调了这是架空文,还总有人给差评,理由是我写得假,没有逻辑。
例如古代不能吃牛肉,古代没有这个酱,没有那个酱,古代不可能出现奶油,吉利丁……
甚至还有人说古代连皇帝也吃不到活海鲜,其他人更别想了。
( ̄▽ ̄)\"
其实我很想说,那么多朝代,并不是每个都城都在内陆。
哪怕在内陆,只要皇帝想,也是可以吃到活海鲜的。
有人生怕我看不到,还跑到作者说
看到那些评论的时候,我很惊讶。
架空小说看的难道不应该是行文逻辑,为什么要在书里找历史逻辑??
就算当作历史小说来考据,可他们也没有用任何权威文献作为自己论据的支撑。
那些人否定的依据,就是他们认为不可能。
其实很多读者认为后面才传入我国的各种菇类和酱料,古代早就有了。
就拿一部分人强调过的近代才出现的咖喱酱和金针菇为例。
其实早在南宋时期,它就已经被以香料调色剂的名义引入了,只是没人把它做成咖喱酱罢了。
《岛夷志略》也记载了泉州海商从大食进口胡黄连,肉桂,豆蒄,松子,椰子和茉莉花等作为药用植物和食品调料的情况。
金针菇的栽培和食用历史悠久,《神农本草经》《农书》《四时纂要》里早就对金针菇的食用价值,药用价值和栽培法等都有过相关记载。